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工大智慧】西工大李玉龙教授团队:飞机抗鸟撞领域的新突破
梅西 2016-04-12
导语

“鸟撞”飞机目前已是世界性难题。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团队结合中华智慧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愤怒的小鸟》是红极一时的网络游戏。看着小鸟像炮弹一样砸向对岸的绿猪,想必是件痛快的事。但如果将愤怒的小鸟砸向飞机,结果会怎样?一个是“大铁鸟”,一个是小飞鸟,后果似乎可想而知。然而这件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的事,真实结果却并不像游戏那样好玩了。

图:鸟撞事故的惨状

“鸟撞”目前已是世界性难题。根据国际航空协会统计,1912年以来,鸟撞至少导致63架民用航空器失事;军用飞行器速度快,鸟撞危害更为严重,1950年以来文献记载的严重事故超过353起,至少165人遇难。1992-2008年,我国军用飞机因鸟撞造成20起严重的飞行事故、58起飞行事故征候和210起飞行问题,导致18架飞机坠毁、12名飞行员牺牲。一次又一次机毁人亡的空难用“惨烈”、“血淋淋”的事实警示我们,飞机防鸟撞必须要列入人类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了。

科普:为什么飞机“怕”鸟撞?

为什么一只重量至多几公斤、飞行速度相对缓慢的小鸟,会对比它庞大得多的飞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我们所说的“鸟撞飞机”,实际上是“飞机撞鸟”,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飞行器运行中的高速,而不是鸟类本身的质量。根据动量定理,一只0.45公斤的鸟与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相撞,会产生153公斤的冲击力;一只7公斤的大鸟撞在时速960公里的飞机上,冲击力将达到144吨,高速运动使鸟的破坏力达到惊人的程度,一只麻雀就足以撞毁降落时的飞机发动机。而鸟类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它以距离而非速度作为“是否飞走”的判断基准,但飞机的高速度让它还来不及反应,就变成了“凶手”和牺牲者。

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团队:独创“抗鸟撞”设计的新理念

面对频发的鸟撞飞机事故,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驱鸟,常用的有空气炮、录音驱鸟、猎杀、豢养猛禽、仿生航模驱鸟等。虽然主动驱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鸟撞飞机事故的发生,但百密一疏,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驱鸟,第二种方法就是对飞机本身进行“抗鸟撞”设计。

在抗鸟撞飞机设计上,国际上通常采用两种理念。一种是“以硬碰硬”,通过改善飞机材料,以提升强度来应对鸟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但这种做法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既要重量轻又要强度高,会受到材料技术及成本的限制。二是采用吸能材料。如同海绵吸水,机体材料会吸附冲击力,保证飞机结构不受损失。这种做法目前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飞机上应用的研发和普及程度而言,也是件难事。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其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疏导能量代替对抗能量”,“就像大禹治水,‘堵'是下下策,‘疏导'才是良方。”李玉龙教授形象地告诉记者。

事实上,正是从大禹“疏胜于堵”的理念获得启发,团队想到通过改善机身结构的办法来应对鸟撞,而不是单纯改变强度和材料。李教授是这么解释的:“鸟作为一个软体,在高速撞击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就像水打在一个板子上一样,既然是这样的流体,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疏导的更合理。”

以尾翼为例,这里最需要保护的是主梁,因其背后附有重要的器件设备。李教授和团队在尾翼内置了一块三角形的蒙皮,用与活鸟同等质量的硅胶模块,以644km/h的速度进行冲击试验。当尾翼受到撞击,蒙皮变形成刀片一样的利器,将冲击物飞开,从而分散冲击产生的动能,保证机身完好。

图:尾翼的原始结构和加强结构比较

李教授三言两语,就让在场的非专业人士理解其原理。谁曾想这看似简单的原理背后,却是整个团队夜以继日、连续五六年的摸索。直到2000年左右,团队才终于提出“加强结构”(Optimize Structure)这个全新构型。接下来,又是一段漫长的验证过程。

“难就难在,一般情况下想不到这个角度。”李教授如是说。另一个难点在于,增加结构的同时,却不能改变机翼的原本重量,不然整个机身的气体动力学结构都会改变。这就需要在减少机翼其他部分重量的同时,提升强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夏天,我校的“加强结构”已经通过了美国专利,今年就要拿到法国专利,而且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很多军用、民用的飞机上,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里面就包括我们国家的大飞机C919。

图:尾翼原始结构和加强结构鸟撞试验效果对比

创新性打造精确、高效的“鸟撞”实验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验证“加强结构”的合理性,十几年来,李教授团队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试验和实践中。在与国内航空相关单位的合作中,团队研发出了抗鸟撞地面实验设备—抗鸟撞空气炮,适航精度能达到1.5%~2%(一般水平在3%),保证了炮弹发射精度准确。

图:抗鸟撞设备

更重要的是,不论抗鸟撞结构也好、炮弹也罢,都需要依靠严密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以及大量的实验数据。静态实验或许容易,但在冲击状态下,材料的结构属性,如屈服应力、流动应力、破坏应力等因素均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如何做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才是解决抗鸟撞问题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李玉龙团队的另一张王牌:高变形速率、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目前,相关设备已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据悉,“加强结构”已经在ARJ21-700飞机上进行了验证,目前尚处于适航要求的仿真实验阶段。一旦成功,将会为机身减去10.5kg的重量!今后,该结构将应用于C919大飞机的平尾结构。西工大的抗鸟撞研究,已成为全国航空界、力学界交口称赞的名牌领域。

李玉龙教授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yulong@nwpu.edu.cn

个人主页:点击此处进入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抗坠毁设计,飞行器结构抗离散源撞击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其优化设计等研究工作。

(资料来源:西北工业大学网站,由e科编辑整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西工大
  • 航空安全
分享到
文章评论(2)
爬上海岸的鱼[SYNNEX China]

可是现实情况是发动机鸟击事件频发,该方法好像不起作用

2931天前 | 回复
金陵[北京大学]

原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可以想象该团队也下了不少功夫,研究了很多年

2934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