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3D】我国首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研制成功,为空间站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 2016-04-20
导语

经过两年努力,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近日共同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并在法国波尔多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

试想,在太空飞行中,只需要携带一台3D打印机,就如同携带了一个大型工厂,随时随地制造需要的物品,将终于可能成为现实。

经过两年努力,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近日共同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并在法国波尔多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

图:空间在轨3D打印机

该打印机可打印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130mm,该尺寸是NASA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并超过今年3月26日NASA运至国际空间站的升级版3D打印机打印尺寸。本次试验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3D打印装备关键技术与工艺,实现了2种材料、3类工艺参数、4种模型的微重力打印,成功获取了微重力环境对3D打印工艺参数影响的实验数据,为我国2020年完成空间站建造及后期运营奠定了基础。

图:打印样品

空间3D打印技术将在未来空间站运营、深空探测等任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实验和维修工具及零部件,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的灵活性和维修的及时性,减少空间站备品备件的种类与数量及运营成本,降低空间站对地面补给的依赖性。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介绍,空间在轨3D打印制造是解决空间站维修保障需求的有效方法。目前空间站宇航员对地面的补给依赖较为严重,空间站几乎所有用品都需要地面补给,尤其是一些精密仪器设备。如果宇航员能够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实验和维修工具及零部件,将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和维修的灵活性,减少空间站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及运营成本。

据了解,空间站等待一次地球补给至少需要半年,而3D打印只需要1—2天就能生产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段宣明介绍,目前这台打印机是他们研究改进的第三版,通过对设计、电机、传动设备的不断研发并经过失重飞行试验,证明该打印机在地球上斜着、倒着,在微重、无重力条件下都能打印,且打印效果与国外水平相当。段宣明称,希望此项成果能应用于我国空间站。

相关视频:中国首台空间3D打印机研制成功


(资料来源:中科院)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3D打印机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王强[西北工业大学]

2736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