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北大深圳新材料学院在锂电池超快速充放电研究取得突破
梅西 2015-12-12
导语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子产品、国防军事、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等,人们也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而影响其功率密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其倍率性能,即充放电速度。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子产品、国防军事、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等,人们也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其中尤为 重要的是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而影响其功率密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其倍率性能,即充放电速度。这将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 能)的快速存储和释放。尽管超级电容和氧化液流电池也具有快充快放性能,但其成本昂贵,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不及锂电池,所以发展超快速(超高倍率)性能 的锂离子电池成为当今能源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近日,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吴宇平教授合作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他们发现自主研发的纳米 LiFePO4电池在水溶液中具有超快充放电速度,在600C(3600/600=3.6秒)充放电倍率下,容量可保持理论容量的42%。这一倍率性能超 过2009年MIT Ceder教授在Nature上报道的最快充放电速度(400 C下容量保持36%),同时也发现比同等条件下有机电解液的充放电速度快约10倍。通过电化学实验和模拟,及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LiFePO4 超充放电的机理,关键是LiFePO4纳米颗粒与不同电解液接触形成的新的固液界面结构,该固液界面的结构成为锂离子脱嵌过程及锂离子输运速度的决速步。 LiFePO4与水溶液电解质接触后,表面化学吸附键合水分子的氧原子弥补了表面的对称性破缺,形成了与体相对称性一样的结构,同时又形成了一层水合界 面。这层界面不仅有类似于体相的结构,同时也具有溶液中锂离子的水合结构,形成一层Janus(古希腊神话中的双面神)界面。这将降低锂离子在界面处的脱 嵌能垒,有利于锂离子溶剂化和去溶剂化过程。此项研究将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即通过调控正极材料的界面性质提高锂电池 的倍率性能。相关工作近期发表在国际材料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面。

      新材料学院博士后郑家新、段彦栋,复旦大学侯宇阳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的合作作者还包括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Lin-Wang Wang教授、美国陆军实验室的Xu Kang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林原教授。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项目、广东省引进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基础项目、美 国能源部以及深圳国家超算中心的支持。

LiFePO4与水溶液电解质接触后形成的”Janus”固液界面,此界面既具有类似于体相的结构,又具有类似于溶剂化锂离子的结构。这种界面结构将有利于锂离子在界面附近的输运,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5b02379


潘锋教授简介: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博导、“千人计划”特聘专家,Email:panfeng@pkusz.edu.cn

研究领域:

1. 新能源材料基因组研究(设计、计算、合成、表征);

2. 纳米与晶体的结构与性能;

3. 新型装备研究与开发(3D打印、高功率等离子);

4. 动力与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

5. 新型太阳能电池与关键材料(柔性薄膜、银浆)

6. 新型室温热电材料

个人简介:

潘锋教授目前聚焦“新材料基因组”、新型太阳能电池、储能和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跨学科的 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十多年在国际大公司从原创基础研究到创新产品产业化的经历 。2011年创建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深圳研究生院),2012年底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技术总负责,以北大新材料学院作为协同创新的枢纽,组织深圳市 动力电池、材料、装备、研发等8家企业组成完整产业链创新群体,申请和承担了国家(3部委)重大专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创新工程项目。2013年 作为团队负责人获得广东省引进 “光伏器件与储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创新团队”的重大项目支持。潘锋教授在SCI收录国外期刊发表近80多篇技术论文和书章(SCI引用2000多次),3 项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国内专利申请。

研究中心简介:


吴宇平教授简介: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化学与应用化学学会(IIJPAC)新材料青年科学家奖的评委。担任Elecctochem.Commun.(IF>4)的编委、The e-Polymers Journal等SCI刊物的副主编。担任IUPAC国际新型材料及其制备学术会议(NMS)的共同主席,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新型的混合电容器、水锂电、太阳能制氢等储能和转换体系。

(本文整理自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网站http://sam.pkusz.edu.cn/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新材料
  • 锂电池
  • 超快速充放电
分享到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