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声动力治疗:超声“利剑”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醉卧青云 2016-01-06
导语

作为潜伏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隐形杀手,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均呈逐年升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将声动力疗法成功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治疗,有望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图为田野主任和团队为病人会诊
图:田野主任和团队为病人会诊

上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将声动力疗法成功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治疗

临床观察表明, 此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病人肢体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相关学术论文已陆续发表于《血栓与止血》等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期刊 上。专家评价说,声动力疗法有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困境中突出“重围”,铸造出一把“削斑利器”。

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动脉粥样硬化

作为潜伏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隐形杀手,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均呈逐年升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将导致一系列恶性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且危害生命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新的治疗方法:声动力疗法

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主要以使用药物及介入技术两方面 为主。其中,前者虽得到广泛认可,但需要患者终身服药,并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且常需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才能达到治疗标准。而介入法作为一项有创性的技术手段,亦具有手术风险大、医疗耗材价格昂贵、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率高等局限性。

而声动力疗法是一种将超声波与药物(声敏剂)相结合的新兴治疗技术,得益于低频超声对生物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强,因此可在体表将声能传递至深层组 织,通过活化聚集在靶组织或细胞内的卟啉类声敏剂,使其产生能级跃迁,催生活性氧分子,进而调节细胞功能诱导死亡细胞清除。声动力疗法具有无创性、靶向性、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已被肿瘤临床中所采用。

田野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声动力疗法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前期已发表多篇文章,在体外细胞水平揭示了声动力疗法诱导巨 噬细胞凋亡的“奥秘”。在此基础上,田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李志韬、孙鑫及郭淑媛在动物水平证实了声动力疗法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功 效。课题组通过实验发现,在诱导斑块破裂前采用声动力疗法,可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确定声动力疗法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 果。此外,他们还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声动力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这种稳定作用与其诱导斑块中巨噬细胞凋亡清除及减少胶原降解有关。他们还从实际出发,根据最新的实验结果不断优化声动力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参数,争取使声动力疗法早日投入临床使用。

2015年年6月,田野团队率先尝试把声动力疗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医治中。经患方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他们选取了4例病人2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下肢和颈动脉斑块),高频诊断超声检测显示,这些斑块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为 63%,最严重者狭窄率达90%以上。在开展声动力疗法的过程中,先是给予患者能被超声激活的卟啉类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和诊断超声定位后,再将超声探头置 于病变血管部位的皮肤表面,以脉冲形式发送超声能量。一周后经血管超声复查,结果发现所有斑块狭窄程度均有所减轻,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降为50%,病人下 肢发凉、麻木、行走后肢体疼痛以及头晕等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且生化及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与此同时,田教授团队还与哈工大科研人员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声动力应用的关键基础和临床问题,结合超声物理学、超声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相关仪器、设备和药物的研制开发,累计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2项国家支撑计划资助。相关原创性成果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有4项发明专利已公开,目前正在审理中。

(本文由e科编辑整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生物医药
  • 声动力疗法
  • 粥样硬化
分享到
文章评论(1)
柏宝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频超声?有点蒙(≧▽≦)

2812天前 | 回复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醉卧青云

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