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科技媒体 > 媒体详情
【e科专家】临近空间飞行器朝持久驻空飞行器继续前进
柏宝红 2016-01-11
导语

2015年10月13日2点10分,北航临近空间飞艇科研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放飞,这是全球首次具备持续动力、可控飞行、重复使用能力的临近空间飞艇飞行,意义重大。如今1个多月过去了,飞艇团队又有了那些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e科网对北航临近空间飞艇团队李保国老师进行了专访。

2015年10月13日2点10分,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放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临近空间飞艇科研团队历经数载,持续创新,迎坚克难,实现了高性能蒙皮材料、轻质高强浮力囊体、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储能电池技术和总体集成测试等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最终实现飞艇的成功首飞,这是全球首次具备持续动力、可控飞行、重复使用能力的临近空间飞艇飞行,意义重大。如今1个多月过去了,飞艇团队又有了那些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e科网对北航临近空间飞艇团队李保国老师进行了专访。

李保国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光纤、MEMS等各类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个人、车辆、飞机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组合导航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惯性/卫星、惯性/星光等组合导航理论与方法,传递对准理论与方法;智能算法在惯性导航中的应用理论与方法。李保国老师已发表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计近20篇(项),在临近空间飞艇团队中主要负责导航系统设计与开发。

 

临近空间飞艇正在放飞(对于软式飞艇,在地面时囊体内只充入部分氦气,在高空中膨胀成飞艇形状)

临近空间飞艇作为高空超长航时飞行器具有特殊优势

相对于飞机和卫星来说,临近空间飞艇具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可在同一地点驻留的时间极长,第二是使用费用低,第三是探测能力优势明显。这使它在通信中继、对地监控、空中警戒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对于飞行速度非常高的航天器来说,临近空间的空气虽然稀薄,但形成的阻力仍然过大了。在临近空间飞行会使它必须要额外消耗很多燃料来维持高度,否则就必须返航或者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

对于载人飞机来说,它要在座舱内维持足够的气压,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从发动机压缩空气的过程里,抽取大量空气送进座舱。整个这一类设计的工作极限,就只能到2.5万米,因为空气密度已经只有海平面的1/40了,工作效率已经低到临界点了。再往高就必须采用宇宙飞船式的全封闭设计。人类不仅没有造出过能在2.5万米附近长期飞行的飞机(这个高度和以上的记录,都是飞行员玩命短时间冲刺的结果,无法停留),实际上要维持在2万米附近长时间都非常难。空气密度低到地面的1/14,使飞机需要很高的速度才能维持足够的升力,抵消自身的重量;而发动机又损失推力特别大,要多烧好多的油。


临近空间飞艇充当通信中继平台

另外由于距离远、功率有限,通信卫星的带宽不仅昂贵而且资源紧缺。而现在的军事侦察手段对于带宽的要求正在越来越高,比如全球鹰这样能实时发挥大量高清照片和视频的战略侦察机,只要几架,就能在数千平方公里以内消耗掉所有的卫星通信资源;再增加数量,就只能挤占其它系统的份额了。

而临近空间飞艇可以携带通信中继设备,极大的缓解通信卫星的工作压力。早在2003年,美国空军的空间战实验室,就在名为“攀登者”的试验飞艇上实现了三万米高度的初期试验。除了悬浮、降落、返航等基本飞行控制功能的验证外,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携带的45公斤重的通信和监视设备,完成通信中继和对地监控任务能力的验证。

临近空间飞艇正向着超长时间留空方向努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临近空间飞艇团队在10多年的飞艇技术研发过程中,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在2015年10月13日2点10分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放飞。

临近空间飞艇团队攻克的主要技术难题

虽然临近空间飞艇首飞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这次首飞持续飞行时间不过几天,距离飞艇的未来长达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服役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在材料,结构,能源,控制等系统的可靠性方面开展技术升级。

由于临近空间飞艇是采用浮力作为升力来源,因此就必须保证飞艇囊体在飞艇运行期间不能出现漏气,这不仅需要在放飞前采用可靠性很高的技术进行囊体检测,同时还需要囊体材料具有耐氧化,耐大温差等特性,否则很容易在高空运行期间出现漏气。另外临近空间飞艇是个大系统,其中包含很多子系统,必须保证所有这些子系统配合良好,任何一个出现可靠性问题都会造成飞艇系统问题。

混合式飞艇在未来具有很大发展优势

目前世界各国在研的大型运输飞艇主要以混合式飞艇为主。混合式飞艇结合了传统飞艇和飞机的特点,既能依靠飞艇囊体产生静浮力,又可以通过囊体和翼面产生动升力,具有飞行速度快、运载能力强等性能优势。它的构成主要包括流线型艇体、推进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发展混合式飞艇的关键技术是浮升一体化布局、重浮力平衡控制等。

未来可采用半硬式临近空间飞艇开展商业载人旅游

随着人们对太空的向往,太空旅游越来越接近实现。目前北航研发的临近空间飞艇属于软体飞艇,放飞时形态不确定,不适用于载人高空旅游,因此未来商业载人飞艇就必须采用硬式或者半硬式飞艇。所谓硬式飞艇是指由其内部骨架(金属或者木材等制成)保持形状和刚性的飞艇,外表覆盖蒙皮,骨架内部则装有许多为飞艇提供升力的充满气体的独立气囊。半硬式飞艇要保持其形状主要是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压力,另外部分也要依靠刚性骨架。

综合载重量、使用模式、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大型运输飞艇可以完全取代现有的直升机,并深入运输机等潜在市场。Frost&Sullivan公司预测大型运输机可以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运输解决方案,到2020年左右大型运输飞艇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金。大型运输机飞艇具有清晰的主市场,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放飞成功的临近空间飞艇载荷能力100Kg到300Kg,未来北航飞艇团队将进一步提高飞艇的有效载荷能力。

相关阅读:

中国首个临近空间平台:临近空间飞艇“圆梦号”

复活的巨人:记飞艇发展史(深度好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e科网。

如果你有好文章想发表or科研成果想展示推广,可以联系我们或免费注册拥有自己的主页

  • e科专访
  • 临近空间
  • 飞艇
分享到
文章评论(0)
登陆后参加评论
作者 柏宝红

博士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跃作者
  • 爱因斯坦 科研工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 金陵 本科生 北京大学 本科
  • 梅西 本科生 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


发布成功!

确 定 关 闭